作者:文学之都客
2025年10月2日
图片
理想信念是青少年人生发展的精神支柱,为其成长提供方向指引与动力支持。当前部分青少年出现理想迷茫、信念动摇的现象,本质上与价值观、道德观、审美观的偏差或扭曲密切相关,三者相互交织,共同侵蚀着理想信念的根基。 一、价值观扭曲:功利化倾向消解理想的精神内核 价值观作为理想信念的核心内核,其取向直接决定青少年对人生目标的选择。当前青少年价值观的功利化与碎片化,是理想信念缺失的首要诱因。 在社会层面,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与多元文化冲击形成了双重干扰。物质主义、功利主义思潮的蔓延,让部分青少年将成功简单等同于物质占有,把名牌服饰、高档电子产品视为身份象征,甚至为满足消费欲望向父母索要高额费用,全然忽视人生价值的多元内涵。全球化带来的多元价值碰撞中,西方个人主义、享乐主义思想趁虚而入,一些青少年将"享受当下"奉为信条,把个人利益置于社会责任之上,逐渐割裂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联系。 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则加剧了价值观的混乱。青少年通过网络接触的海量信息良莠不齐,虚假内容与极端言论容易误导认知,使他们在价值选择中陷入迷茫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部分青少年将政治追求、职业选择都工具化,如把入党视为"提升就业竞争力"的手段,而非基于信仰的追求,这种功利化思维从根本上消解了理想信念的精神性。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偏差进一步推波助澜。许多家长过度关注成绩,将物质满足作为教育核心,忽视了价值引领;学校则存在"重知识传授、轻信念培养"的倾向,思想教育内容枯燥,难以激发青少年对人生意义的思考。 二、道德观弱化:规范缺失动摇理想的实践根基 理想信念的坚守离不开道德准则的支撑,道德观的模糊与弱化,使青少年失去了践行理想的行为规范与精神定力。 新媒体时代的伦理困境对青少年道德观造成直接冲击。网络空间的匿名性让部分青少年放松自我约束,在虚拟环境中做出超越道德边界的行为,这种"线上失范"逐渐侵蚀现实中的道德认知 。信息茧房与"沉默的螺旋"效应则加剧了道德判断的偏差:青少年被局限于同质化信息圈层,面对不道德言论时,因害怕孤立而选择附和,逐渐模糊了是非界限 。当网络平台频繁出现道德失范行为,青少年容易陷入"塔西佗陷阱",对道德信仰产生动摇,进而丧失坚守理想的内在定力。 道德实践的缺失导致认知与行动脱节。家庭与学校对道德教育多停留在口头说教,缺乏实践场景的培育,使青少年难以将"诚信""责任"等道德准则内化为行为自觉。部分青少年面对社会公益活动表现冷漠,对公共事务持"事不关己"的态度,这种道德情感的淡漠,使其无法从服务他人与社会中获得理想信念的滋养。 现实压力与负面现象的冲击更易摧毁脆弱的道德信念。一些青少年在就业压力、生活挫折面前,逐渐放弃曾经的道德坚守,如有的志愿者在工作后被金钱诱惑左右,从热心公益沦为追逐短期利益。社会中存在的诚信缺失、不公现象,经网络放大后,容易让青少年产生对道德价值的怀疑,进而动摇理想信念的现实基础。
图片
三、审美观异化:浅表化倾向弱化理想的审美滋养 审美观决定青少年的精神趣味与价值追求,当审美取向陷入浅表化、娱乐化,理想信念便失去了赖以生长的精神土壤。 快餐式文化消费催生了审美功利化。在"倍速刷剧""速读经典"的快节奏生活中,青少年习惯于即时满足的感官刺激,逐渐丧失对深刻美学价值的感知能力。网络平台上,低俗"烂梗"取代经典表达,流量至上的审美标准让艺术、科研等严肃领域沦为"赚快钱的工具",这种审美异化使青少年难以从高雅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,理想信念失去了美学滋养。 虚拟世界的审美扭曲模糊了现实认知。网络游戏与短视频中,暴力、奢靡元素被美化或娱乐化,使部分青少年形成错误的审美判断——将外在虚荣等同于魅力,将非理性冲动视为个性。这种审美偏差进一步强化了物质主义倾向,让他们在追求表面光鲜的过程中,逐渐迷失于精神空虚的漩涡,正如"住着豪宅却没有归属感,拿着高薪却靠酒精入眠"的状态,正是审美与价值双重迷失的写照。 传统审美传承的断裂加剧了精神贫瘠。在功利化教育模式下,青少年缺乏对传统美学的系统学习,难以从民族文化中获得精神归属感。经典文化的蒙尘与传统价值的消解,使青少年的审美世界失去了深厚底蕴,理想信念因缺乏文化根脉的支撑而变得脆弱易折。 从三观维度审视,青少年理想信念缺失并非偶然现象:价值观的功利化消解了理想的方向,道德观的弱化瓦解了理想的支撑,审美观的异化抽空了理想的滋养。三者共同指向一个核心问题——青少年精神世界的价值锚点发生了偏移。唯有重构三观教育体系,才能为理想信念的生长提供肥沃土壤,引导青少年在价值引领中明确方向,在道德实践中锤炼定力,在审美滋养中丰富内涵。
据本人所掌握的情况看,当前一些青少年存在的十种不良倾向是:
自私任性、娇懒偏激、抗挫力差、不懂感恩、精神空虚、
易走极端、怕苦怕累、追求享妥、封闭自我、心理脆弱。
【作者 简介】
潘长宏 :中国当代文学家(雅号:笔名:文学之都客、长宏、纪风清、溱湖之恋),1956年10月出生,江苏姜堰人,中国网络作协会员,中国摄像师、摄影、视频制作师;198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;种过地,当过兵,任过教,做过官;读过彪炳千秋的历史巨著《史记》和《汉书》;《资治通鉴》;《中国通史》;《兵书战策》等中外名著和中国历代通俗演义。藏书万余册,各类读书笔记七十余册。百度文库(墨斗鱼)金牌作者。2023年6月1日,被《当代作家》杂志社签约作家。2024年5月1日,中国人人头条 人人文学网特约诗人。2024年7月1日,中国人人头条 人人文学网特约作家。
图片
1986年以来,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过249篇文章和美图。参加过各个级别的119次有奖征文获奖。2011年1月8日创办“溱湖之恋”个人网络图书馆,【2018年1月18日升至最高级(五星级)】。馆内本人原创图文音画影像等作品12660余篇,总字数三百余万。原创作品数在全馆亿位馆友中排列第16名。奉献值在馆内TOP1000中排列第56位。
图片
图片
(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会员证)
潘长宏以为,人生在世,只有多读书,勤耕耘,通过笔墨跃然纸上,坚持撰写内容健康、品位高雅、生动感人的作品来奉献社会!把人间的真、善、美弘扬光大,活出自己的精彩,面向阳光,不负累,不仰权贵,不卑微。读懂淡定、舍得,看透、聚散、进退五大天律,做一个自信、容人、坦荡、优雅、洒脱的自我。不要等到繁华落尽感叹人世沧桑,终身不留遗憾。从而无愧于这个时代。
“溱湖之恋”个人图书馆:http://www.360doc.com/myfiles.aspx
优酷视频网站LV.28级道长:http://i.youku.com/jypch999
新浪微博网址:https://weibo.com/u/6993177703
搜狐视频网站:https://my.tv.sohu.com/i/home
中国文学网址:https://www.renren.net.cn/beijing/article/mddetail-256.html
潘长宏著作《成人成事与成业》、《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气的百名红颜》、《读书与修身六十篇及侦破敌特奇案三篇小说》,已在2024年8月8日问世。总字数四十万。第四卷《潘长宏诗歌集》第五卷《潘长宏杂文集》正在组稿之中。
图片
图片
精品阅读:图片
【报告文学】揪心之逝图片
这三种品质象灯塔 会照亮你的一生图片
《【散文】相遇灵魂“同频共振”的人 流光溢彩》获中国文学网诗文大赛金奖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杠杆配资公司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